智能焊接机器人、龙门式等离子数控切割机、相贯线数控切割机……近日,十余名“新伙伴”的加入,为中兴建安公司钢结构生产线再添新的“风景线”。面对新变化,生产一线的匠人师傅们用实际行动,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01
别人耳中的噪音,对他来说是交响乐。每天,他都要穿梭在这些曼妙音符中,通过聆听,去感知……他叫彭涛,70后,是山能建工集团中兴建安公司机电一部副经理,主要负责钢构件生产加工,也是很多80、90、00后眼中的“老工人”。
“有喊我老大哥的,有喊我彭师傅的,甚至有喊我彭叔叔的。他们叫什么无所谓,关键看自己,我觉得自己还年轻。”彭涛一边爱不释手地拿着智能焊接机器人的操控机,一边笑着说,特别是看到它们、学会操控它们的时候,感觉自己又年轻了十岁。
这几天,彭涛每天都有意在这几台新设备前驻足,似乎是在熟悉新的声音,好像,新的声音,更加动听、悦耳。
“怎么看怎么喜欢,这些设备是我们决胜四季度的法宝。”当谈及对新设备的感官时,彭涛说,这些设备不光减轻了劳动强度,还提高了加工效率,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加工精度。根据现场反馈来看,安装速度大幅提升。简单说,就是一句话:“机器一响,黄金万两!”
02
不久前,朋友圈里的一段由“小友”彭涛分享视频让张元文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不仅勾起了他对往昔岁月的无限怀念,更激发了他想要重回故地的愿望。于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这位已退休的老工人回到了曾经奋斗过的地方。
作为一名铆焊“老兵”,走进如今焕然一新的厂区,智能化设备鳞次栉比,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这一切都让张元文感到既陌生又亲切。参观过程中,张师傅还遇到了几位年轻同事,他们正围绕着一台新引进的焊接机器人热烈讨论着。看到此景,张元文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模样。
“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啊!”他感叹不已,与当年相比,现在的工作环境显然更加优越,但那份对于工作的热爱以及面对挑战时所展现出的“工程兵精神”,则是跨越时空、永不褪色的精神财富。
临别之际,张元文师傅说,每个时代都有它独特的挑战,只要保持那份团结一致、厉行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03
褚衍顺,26岁,是今年新入职的大学生,机械专业研究生学历,目前是一名见习技术员。前不久,他被赋予一项重要任务——使用焊接机器人分担200吨钢梁的焊接工作。这对初出茅庐的褚衍顺来说,是极大的挑战。
“刚开始内心是非常忐忑的。现在有信心了!”褚衍顺坦诚地说,随着工作的深入,他的心态逐渐发生了变化。转变从何而来呢?
褚衍顺兴奋地分享自己参加自动焊接机器人培训的经历:“感觉大开眼界。以前上学学过,在网上也看到过,但没想到有机会去驾驭它,更没有想到会这么快!”
这种信心让褚衍顺打开了“话匣子”,他说:“最大的信心源自一种内外兼修的底气。从专业管理的角度,以及大家全心全意地沟通、配合、协作上,能够有很直观的感受。”他感受到了企业内部的一种精神力量——无论是工程兵精神的历史文化底蕴,还是山能建工集团所倡导的匠心文化,都让他深受鼓舞。而外部,则是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所带来的改变。
“这些改变以及大家拥抱变化的态度,让匠心文化、工程兵精神如虎添翼。”褚衍顺表示,因为亲耳听到、亲眼看见,所以相信企业发展的未来可期,而作为“接棒人”的他们,也将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