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载春秋流转,一路风雨兼程。在山能建工集团成立两周年的时间坐标上,三十七处以改革为笔、以奋斗为墨,在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壮阔画卷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从市场开拓的破冰突围到项目建设的品质标杆,从安全防线的聚力巩固到职工家园的和谐温暖,全处上下以“敢为天下先”的闯劲和“滴水能穿石”的韧劲,交出了一份优秀的发展答卷。
作为能源集团建筑施工领域的先锋队,三十七处始终把市场作为发展的“龙头”,以内强服务的“绣花功”和外拓市场的“攻坚志”,构建起内外联动的发展格局。在集团内部,紧盯能源集团重点项目布局,高质量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煤矿基建、维简技改及配套工程,先后承揽兖矿能源智慧制造项目、泰安港物流园区等一批标杆工程。在外部市场,深化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合作,承建新能源新材料实验楼等优质项目。特种工程(结构补强)、环保工程二级2项专业资质的取得,为市场开拓注入“强心剂”,新能源、环保工程等新兴业务板块实现突破。截止目前,拥有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矿山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机电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等各类资质24项。
走进三十七处的各个项目现场,“杜绝返工、一次成优”的标语格外醒目。这是全处对工程品质的庄严承诺,更是“匠心文化”的生动实践。通过编制《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手册》,开展质量提升专项行动,4个项目获得煤炭行业“经典工程”,4家单位获评山能建工“三优六强”精品项目部,多个项目获得省级安全文明工地、优质结构工程等荣誉称号。在科技创新的加持下,24项科技项目落地见效,25项授权专利(含5项发明专利)、12部省部级工法成为技术底气,100项设计工艺优化、“四新技术”创效超1400万元,BIM技术应用成果多次斩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从兖矿能源智慧制造园区项目、金鸡滩煤矿文体中心和宿舍楼项目的高效履约到兖矿泰安港的优质交付,每一个项目都是“品质三十七处”的鲜活注脚,客户感谢信如雪片般飞来,印证着市场对其专业能力的高度认可。
“不安全不生产,生产必须安全”,这是三十七处全体干部职工挂在嘴边的共识。该处推行实施安全“巡视二维码”,先后在39个项目设置249个动态“巡视点”,700余人次参与打卡,让安全管理“看得见、可追溯”。深入开展“交叉式、蹲点式”包保督查,累计组织安全大检查23轮次,整改问题4200余项,兖矿能源智慧制造项目获评省级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通过开展安全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让“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理念深入人心。全处群监员、青安岗员、协管员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协助安全管控,为高质量发展装上“安全阀”。
在三十七处深耕精益管理的实践进程中,一组组硬核数据成为最鲜明的见证:精益大项目创效超13000万元,集采采购成本节约6.8%,存量资产盘活完成率173.35%,这是全处打好“降本增效”攻坚战的成绩单。通过推行“成本写实”“双优化”“四新技术”等举措,建立项目标准化成本台账,100项设计工艺优化创效超1400万元。严格落实能源集团降本增效八项硬措施,深入开展“三同步”与成本写实工作,初步建立项目标准化成本台账,以及与形象进度匹配的直接费用统计系统,经营效果更加直观,管控手段更加有效,成果转化更加迅速。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实施“六定”改革,完成多家单位整合调整,导师带徒协议覆盖26名新员工,人才梯队活力迸发。“过紧日子”的思想转化为具体行动,机械台班管控、零工审批等细节管理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精益改善先进单位的称号实至名归。
“职工宿舍装上了新空调,食堂饭菜更合口味了”,这是基层职工最直观的感受。两年来,三十七处投入14.2万元升级“职工小家”,走访40户困难职工发放慰问金,“金秋助学”帮助50名职工子女圆了求学梦。在“三十七处微信公众号”开设“致敬劳动者”“巾帼风采”等专栏,能源集团劳动模范、先进个人、“感动山能”团队等典型事迹广为流传,激发了全员干事热情。首创“一基两化三维四法”党建激励机制,擦亮“三联五创”“阳光海岸”等基层特色党建品牌,开展“四新五优”党支部评星定级,对过硬党支部建设进行动态管理,6个党支部被评定为五星党支部。划分11个共建小组,促进党支部之间互相帮扶、交流提升,积极和外部单位联建,深化校企合作、对标提升,有效促进项目建设。能源集团“干事创业好班子”“优秀职工之家”“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加身,让“家”的温暖直抵人心,干部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成为推动发展的“源动力”。
站在新的起点,三十七处将以“走在前、挑大梁”的担当,锚定“11255”工作思路,在市场开拓中再提速,在项目管理中再提质,在经营管控中再提效,以“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情,向着全年目标冲刺,为山能建工集团打造优秀工程项目管理服务商贡献更多“三十七处力量”,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